到處都在勸你辦ETC, 背后到底有啥原因?
最近,鋪天蓋地的ETC普及宣傳正在不斷滲透著我們的生活,部分銀行更是直接下達ETC任務(wù)指標。
首先,簡單地說一說什么是ETC。
ECT指的是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(tǒng),由ETC專用車道和裝有ETC車載器的車輛組成,采用電子收費方式。
ETC系統(tǒng)在很多年前就已經(jīng)投入使用,并不是一個全新系統(tǒng),為什么一直沒有普及?
以往ETC卡的銀行合作門檻比較高,政策也沒有釋放紅利,是否安裝ETC處于市場自己決定的階段。
說白了就是可裝可不裝,既然可裝可不裝,成本又不低,自然就普及得比較慢。
截至2018年底,近4年時間,絕大部分省份ETC使用率低于一半,甚至部分省份仍不足三成。
今年與以往最大的不同,就是政策開始對ETC頻頻吹風。
目前國內(nèi)正在取消省級收費站,很多收費站正在拆除或者改建,很多ETC車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(xiàn)。
根據(jù)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的表示,在今年年底之前,快捷不停車的使用率達到90%以上,以保證整個路網(wǎng)運行通暢。
說白了,政策在推動ETC的普及。
不僅推動銀行、非銀支付機構(gòu)等等機構(gòu)進入ETC領(lǐng)域,簡化了ETC的程序,也降低了ETC的成本。
同時對非ETC進行了部分限制,比如減少人工收費站,非ETC通行等候時間增加,重大節(jié)日非ETC不享受免費通行等等。
在政策推動下,ETC并非可裝可不裝,而是逐漸變成非裝不可。
未來,ETC估計都會成為一項強制標準,在新車出廠的時候就直接給你裝好了。
ETC刷屏的這件事,也說明在宏觀經(jīng)濟中存在兩只手:一只有形的手和一只無形的手。
無形的手由市場做主導,更注重的是市場調(diào)節(jié),而有形的手由政策做主導,更注重的是宏觀調(diào)控。
無形的手叫做市場,有形的手叫做政策。
市場推不動的東西,往往用政策都能快速推動。政策推動的手段一般分為兩種,釋放政策紅利和更改新標準。
有形的手在中國并不少見,比如說汽車銷量驟減,如何用政策推動銷量回暖?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啟用新標準,逐步淘汰舊標準。
以新能源汽車為例,啟用新的能源排放標準,大部分傳統(tǒng)能源汽車就無法達標,也就是可能出現(xiàn)無法上路的情況。
如果需要用車怎么?那就只能更換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汽車。
這樣一來,汽車就會存在大量更換的潛在需求,配合購置新能源汽車有補貼或者減稅等政策紅利,最終引導汽車銷量回暖。
當然,有形的手用得太頻繁,或者在推進的時候太過死板的話,也很有可能把“彎道超車”的目標搞成了“彎道翻車”。
比如此前有的地方強制說舊車不裝ETC就不讓過年檢,就著實犯了眾怒。
而很多車廠抓住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漏洞大量騙補,生產(chǎn)出很多難開又危險的“電動爹”,也確實給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帶來了很多不良的影響。
這就說明,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一定要配合著用,太過于倚重一種方式,往往容易搞出更多的問題。
提示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內(nèi)容轉(zhuǎn)載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之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服務(wù)廣大人民為初衷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!如圖片、文字及視頻有侵犯您的權(quán)益請聯(lián)系右下角本站客服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,感謝您的關(guān)注與支持!
